茶叶入口,有没有农残,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,因此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来说一说。
平时会经常听到一些茶友说“我能喝出茶叶有没有农残”,而另一些茶友则说“我不能喝出有没有农残”。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?
其实,这两种说法都对。
为什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都对呢?在回答之前,我们先要介绍一个概念:条件反射。
人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一些反射,有的反射是天生的,属于非条件反射,比如眨眼、缩手、膝跳等等;而有的反射则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形成的,这就属于条件反射,比如看到梅子,即使还没吃到,就流口水,有的甚至听到梅子就流口水。
但其实人并不是天生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的,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梅子的人,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梅子,都不会流口水。只有吃过梅子,甚至吃过多次的人,才会在看到或者听到梅子时就开始流口水。因为过往每一次吃梅子,都会流口水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关于梅子的条件反射,即使没有吃到,但是只要看到或者听到,就不可避免地会流口水。
以上就是对条件反射形成的通俗理解。条件反射理论是公认的科学,它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1927年提出,不过他当时做的实验是狗看到食物会流口水这个现象,感兴趣的茶友下来可以查一查“巴甫洛夫效应”的相关介绍。
搞清楚了条件反射是怎么回事,我们就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:为什么有的茶友可以喝出农残,而有的茶友却不能喝出?
一个从没有喝过茶的人,对茶是完全没有概念的;而当他喝下第一口茶时,身体和心理就开始自动建立起关于茶的认知,并随着喝茶次数的增加、喝茶时间的延长而建立起关于所喝之茶的条件反射。
如果他从一开始喝的就是生态有机无农残、干干净净的茶,他所形成的就是正向的条件反射,也可以通俗地说成是好的条件反射。时间一长,他的身体和心理就只认这一类茶;当突然喝到有农残的、品质低劣的茶时,身体和心理都会发出抵触式的条件反射。在身体上体现为“不一样”、“不舒服”,进而在心理上会认为“这茶有问题”。
而有一部分茶友,从一开始喝的就是有农残的、品质不好的茶,久而久之,也能形成关于这类茶的条件反射,只不过是反向的条件反射,即不好的条件反射。这类茶友,你突然给他一款干干净净、天然健康的茶,他喝了后,觉得和他以前喝过的、熟悉的茶不一样,反而会认为这是有问题的茶。
由此可知,能喝出茶叶农残的,是建立了正向条件反射的人;而不能喝出的,则很大可能是建立了反向条件反射。
所以,你喝的第一口茶,真的很重要!
来源:风在香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